WFU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作者:林明忠


2018年的六月世界衛生組織 (WHO) 已將遊戲成癮 (Gaming disorder) 納入精神醫學疾病診斷。這意味著 『電玩成癮』 已經是個可能影響人們日常功能,影響生活的疾患。雖然大多數的遊戲玩家都不會是遊戲成癮者,但當孩子整天耗費許多時間沉浸在電玩世界中,為人父母的我們難免心驚,看他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投入在虛構的世界中而束手無策。隨著孩子的成長,最精華的青春時光都投入遊戲中,讓人感到可惜。

為甚麼網路遊戲容易讓人黏住離不開?


遊戲設計者的角度,我們可以知道,線上遊戲是ㄧ種經過精密計算,多維度了解玩家需要甚麼而提供玩家最好體驗的場所。

其中,立即性的回饋與適合難度的關卡設計是很重要的關鍵。玩家很容易在遊戲中體驗到有點難但我願意在一再的失敗中找到解決方式,挑戰成功,覺得很有成就感,並且想繼續挑戰。這樣體驗的背後,是經過遊戲設計者運用大量數據精密計算設計的。

另外,過去有許多研究發現,幾乎沒人沈迷於單機遊戲,令人上癮的幾乎全是線上遊戲。而這兩種遊戲差別在那裡?差別在線上遊戲會故意設計一些一個人無法征服的關卡。

你必須找一些夥伴跟你「一起」征服這些關卡,在過程中,你會和你的夥伴一起陣亡、一起逃命與一起分贓(寶物),一起想辦法挑戰困難,過程中彼此就會建立強大的革命情感。

「夥伴的認同感」加上「遊戲中的成就感」就是線上遊戲「迷人」且「黏人」的核心。



我們該如何運用遊戲中的迷人元素,讓遊戲中黏人的關鍵導入學習?


「做中學、即時反饋」創造學習中的成就感


首先,觀察孩子的喜好。如果您的孩子喜好很鮮明,那恭喜您,從孩子的喜好與優勢開始就是最好的導入,不過,大多數人都不容易在一開始找到喜好,這很正常。那麼,就讓他體驗一個經過設計的的學習吧。

打過線上遊戲的父母就知道,遊戲中一再失敗是種必要的過程(這就是做中學),當「我們一起」推倒一個失敗許多次終於成功的關卡,爽感是很大的。所以,獨特森林的我們企圖從動手做,有立即反饋的教學設計中,讓您的孩子慢慢學會微電腦控制中的原理,因為我們相信,只要在能力與挑戰恰恰好的狀況下挑戰,就能得到最大的滿足。


在學習中找到「一起」與「夥伴的認同感」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要防止孩子沈迷線上遊戲或是脫離線上遊戲,家長的參與陪伴「一起」 、「成為夥伴」,讓孩子在父母一起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深刻的「認同感」與「成就感」。

電玩遊戲會消耗孩子大量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其它活動取代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收穫。有相關研究建議,家長可嘗試用電玩以外的方式鼓勵小孩,陪著孩子一起做「有創造性的活動」來取代電玩的「成就感」。藉由陪著孩子在創造性活動中的體驗與探索,既可以培養親子(夥伴)感情產生認同感,更讓孩子有良好的認知與發展。

  1. 用親子感情取代網路夥伴關係
  2. 將孩子對電玩遊戲產生的認同感轉換成對家庭的認同感。
  3. 讓孩子將時間花費在有興趣的創造性活動來取代電玩的虛擬成就感。


您也是個以網路遊戲做為休閒的父母嗎?


試著由「陪孩子」開始吧!


或許大多在外上班整天的父母親,很難有時間陪孩子。其實陪孩子是重質不重量的,關鍵在如何培養出親子感情與認同感。若是父母親與孩子在一起時,是一起看著各自的螢幕做各自的休閒,唯一有的交流是不斷敦促孩子的功課、碎念認真讀書…..等等,那麼,即使花費再多的時間共處一室,也是無法培養出親子感情與認同感。

父母可以練習在陪孩子的有限時間內,盡量與孩子有共同的話題或共同的活動,過程中傾聽孩子的想法並且做出適當建議,找到一個活動一起進行或經營,就算參與孩子一起打線上遊戲,都是很不錯了解與參與孩子的過程。

一起的過程中,若彼此意見相左,也別急著下指導棋,只要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之下,讓孩子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論最後成功與否,都是父母親與孩子一起得到的成果。「一起」(together)才是重點。

一起成功或是一起失敗的過程,才能培養出親子(夥伴)感情、認同感與成就感。當父母參與孩子,培養出親子(夥伴)感情、擁有真實的認同感與成就感,孩子就不容易沉迷線上遊戲。

下次我們將討論「如何發現孩子興趣並將興趣轉成能力」。


有興趣參加獨特森林微電腦控制在新竹場次的暑期周末班課程嗎?我們歡迎國高中的孩子報名參加,更歡迎親子一同報名組隊學習(親子報名,家長一人可半價優惠),歡迎參加6月30日下午在新竹光復中學的暑期課程說明會。